昨天,孩子跟我说了之前想要用提升成绩来获取手机自由,现在两周过去了,对手机没什么想玩的了。
之前想要手机,只是觉得孤独,没什么事情做会有点无聊,觉得刷会视频时间会过得快一点,自己也会开心一点。
现在对手机没什么欲望了,反而觉得想好好学习了,总觉得高三时间很紧迫,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有很多。
听了孩子的话,还是很欣慰的。我最怕孩子跟我磨手机,一旦拿到手,大概率会失控,心烦的时候刷手机,很难停下来。
对于孩子高三来说,有情绪波动也很正常。每天几乎都有小测,每周都有考试,考得不符合预期,难免会心烦和产生一些情绪。
我也提醒孩子:
你想上进,想学习固然是好事,但也不要给自己压力太大了,目标也不要定得太高,要循序渐进比较好。有益的压力能转化为动力,但有害的压力,可能会让你坐不住,沉不下来,容易内耗。
展开剩余77%孩子也表示,自己压力目前在尚可接受的范围,并没有让他难受,只是单纯觉得时间好紧,不会的东西很多,就有一种紧迫感,想着以后不能多玩,要多花点时间好好学习。
所以对于手机也不太想要了,睡前读读书挺好,还能学点知识,还能为自己解惑答疑,也能长点知识,这种感觉还蛮充实的。
在我看来,这也算是一种自驱力了,对知识的渴望,对学习的敬畏以及对自己高三的规划以及想要努力的决心。
从我逼着孩子,催着,吵着,讲道理想让孩子学习和上进,到孩子自己觉醒想要主动改变,这条路反反复复走了好几年。
用硬碰硬的方式,无论怎么催,怎么逼,怎么吵,让孩子沉下心学习,结果只是孩子更加摆烂,然后来对抗我,跟我吵,用威胁和恐吓的方式,让我气急败坏。
这些年为了孩子学习,真是吵够了,气死又活过来,然后再气死,循环往复。
当我意识到孩子长大了,有自主意识了,不再是那个挥着小鞭子,就能跑一跑的小孩时,突然领悟到四个字的真谛:
课题分离!我该放手了。把孩子学习的课题交还给孩子。我不是全能的,已经没有能力和做不到为孩子遮风挡雨了,那就让孩子自己在风雨中撒欢和奔跑吧,他需要长出自己的翅膀飞翔。
我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么落地执行的,对孩子做到课题分离,该放手的就放手:
首先,放手孩子的学习。
一直以来,我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,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,甚至比他还要上心。
为孩子做错题分析,为孩子分析扣分点,为孩子做试卷拆解等。
这些行为看似是认真负责,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负责的权利,是我对课题混淆的一种越界。
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越界时,就不再做这些事情了,难得清闲,要么躺平,要么去专注搞自己的事情。
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怎么学?学什么?学到哪个程度,这个自由权都交还给孩子。
从一个自我感动得勤快妈妈到一个躺平佛系,不再关注孩子学习,作业以及学习过程等。
因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,不是家长要操心的事。
其次,尊重孩子的选择,不再做操心和伸手族妈妈。
之前我是坚决不同意孩子走读的,我怕孩子玩手机失控,怕孩子早上起不来迟到,也怕孩子成绩会一落千丈。
好像孩子离开了我的管控,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超级不自控的巨婴一样。
这是我的狭隘,也是我的执念,更是我不放心孩子的表现。
后来课题分离之后,我只需要给孩子租个房子,给个闹钟,留个电话手表和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,就没我什么事了。
结果证明18年在家没被闹钟叫醒过的孩子,自己独居的两周都能6点准时醒,从来没有迟到过。
我以为孩子走读之后必然会磨手机,两周过去了孩子几乎没怎么提及手机问题,甚至觉得没有手机也很充实。
最后,把孩子课题交还给孩子。
无论是生活,还是学习,我都不再插手和干预。
像洗衣服,扫地和日常起居,一个18岁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搞定,最多是没时间做饭。
早饭在外面买着吃,中饭和晚饭都在学校吃,根本不需要操心任何事。
这是孩子自行发展的一部分,自我负责和自我承担,他负责他的课题,我负责我的课题,各自安好,互不打扰。
尊重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,也接纳与孩子的分离与渐行渐远。
允许孩子试错,也允许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和成熟,当孩子有胜任感,自主感与价值感时,他的自驱力就水到渠成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手机版-股市如何加杠杆-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