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银河综艺馆的聚光灯下,朱雨玲握着球拍站在球台前,发梢还沾着场馆空调的凉意。9月9日,WTT澳门冠军赛揭幕战,这个曾因癌症远离赛场的前世界第一,用18分钟3-0横扫印度选手阿库拉的表现,让所有人再次记住了她的名字——不是"前冠军",而是"现在进行时的朱雨玲"。
比赛开始的哨声刚落,阿库拉的长胶球便带着诡异的旋转扑面而来。这种被球迷称为"魔术胶皮"的打法,曾让不少顶尖选手吃尽苦头:球触台后突然下沉,线路飘忽得像在打太极。
但朱雨玲的眼神始终冷静,首局4-4平时,她突然压低重心,手腕轻抖送出一记贴网短球,阿库拉勉强侧身回球擦网出界。看台上的澳门观众瞬间炸响掌声——这个曾让她在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上痛失金牌的技术弱点,如今已被她拆解得明明白白。
次局更像是朱雨玲的个人表演。面对阿库拉的发球,她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搓摆,而是主动迎前用反手"搓长逼迫",将球送到对方反手位大角度,接着抢步上前用正手爆冲得分。
展开剩余77%11-1的比分牌亮起时,阿库拉的护腕已被汗水浸透,而朱雨玲的球拍上还挂着刚才擦汗时留下的水痕——她甚至没怎么调整呼吸,仿佛只是在做日常训练。
第三局阿库拉开始搏杀,反手突然加力变线,一度3-1领先。场边的教练组刚要起身,朱雨玲却轻轻摇了摇头。她加快了击球节奏,正手小三角的短球突然变成奔球,阿库拉扑救不及漏出空当,朱雨玲跟进扣杀得分。
11-6,比分定格的那一刻,她握拳的力度轻得像是在触碰一片羽毛——这场胜利,她等了太久。
赛后采访环节,有记者问她"作为澳门选手,主场作战是不是特别有优势"。朱雨玲笑了,指了指球馆角落的澳门特区区旗:"这里是我的家。
去年人才引进政策下来时,我站在珠海拱北口岸看澳门的夜景,突然就哭了——不是因为委屈,是觉得终于有机会用另一种方式回馈这片土地。"她说这话时,声音里带着点哽咽,却让人想起三年前她在病房里举着化疗药瓶说"我想再打一次奥运会"的模样。
这场胜利,不过是她复出故事的最新注脚。2022年被确诊癌症时,她刚拿到世乒赛女双季军;2023年做完手术后,她在康复日记里写"今天能举1公斤的哑铃,比拿奥运冠军还开心"。
2024年9月以澳门选手身份复出,她从资格赛打起,用12场胜利重新回到世界前七;今年7月的美国大满贯,她先后淘汰王曼昱、申裕斌、伊藤美诚,决赛赢了陈熠后,她跪在球台上哭着说"我终于回来了"。
现在的朱雨玲,身份标签比球拍上的胶皮带还多:天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、电子科大在读博士、某科技公司高管,还是个总被队员喊"朱妈妈"的教练。
但她说最珍贵的,是每天清晨送女儿上学时,孩子会指着她说"妈妈是超人";是给学生们上课时,能把自己的比赛经验变成教材里的案例;是在实验室里研究运动康复时,突然想到"或许这些技术能帮更多像我一样的运动员"。
下一轮,朱雨玲将对阵巴西选手布鲁娜。从排名看,她是绝对的热门;从状态看,她的击球依然像十年前那样干脆利落。但更让人期待的,是她赛后会说什么——或许是关于新筹建的澳门乒乓球学校,或许是关于想带癌症康复的小球员打比赛,又或许只是简单的一句"我想继续打下去"。
球馆的灯光渐次熄灭,朱雨玲收拾球包时,手机屏幕亮起,是女儿发来的语音:"妈妈,今天老师夸我是小冠军,因为我跑步没摔倒!
她笑着把语音存进收藏夹,转身走向混合采访区。那里有记者等着问她"未来计划",但她心里清楚——所谓未来,不过是把每一个"现在"过成值得铭记的日子。而这,或许就是一个经历过生死、跨越过巅峰与低谷的运动员,最动人的活法。
朱雨玲3比0晋级16强
发布于:广东省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手机版-股市如何加杠杆-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