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晋咸宁六年(280年),吴主孙皓投降标志着东吴政权自汉末以来,历经六十年的东南割据终于宣告灭亡,而西晋则完成了对整个天下的统一。然而,这份得来不易的和平局面并未维持太久,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和五胡乱华的到来,西晋迅速由盛转衰,最终仅仅在历史的舞台上存续了五十一年便匆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众所周知,西晋灭亡后,司马睿在士族的扶持下,于建康称帝,并在南方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。然而,事实上,早在司马睿南渡之前,已有一位名叫陈敏的将领试图趁着西晋政权的动荡模仿东吴的做法,割据江东。尽管他雄心勃勃,但最终未能如愿,而是遭遇了背叛,兵败身亡,他的家族也因此遭到了牵连,全部被处死。
陈敏出生在庐江郡,正值三国末期至西晋初年。根据《晋书》的记载,他年少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,后来担任郡中的小吏,以清正廉洁著称,凭此表现,他得以补缺成为了尚书仓部令史。到了永宁元年(301年),赵王司马伦废黜晋惠帝自立为帝,而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则纷纷起兵讨伐。由于这些诸侯长期征战,京城周围的粮草已然耗尽。陈敏眼见南方各地的粮食堆积已久,却即将腐烂,他立即向朝廷上书,建议利用漕运将这些粮食运往北方,以解决朝廷眼前的粮荒。朝廷采纳了陈敏的建议,并很快着手进行“南粮北运”,陈敏被委任为合肥度支、广陵度支等职,协助管理粮草运输工作。
展开剩余71%然而,时局依旧动荡不安。两年后,由于西晋朝廷征调荆州百姓前往蜀地平叛,义阳的张昌借机聚集起一股对朝廷不满的民众,发动了起义。张昌成功占领了江夏等地,并扶立了傀儡天子刘尼,扬言要复兴汉室。为了攻占寿春,张昌派出其部将石冰,而寿春的都督刘准得知叛军即将来袭,竟一时束手无策。幸好,陈敏正统兵驻守在寿春,他认为叛军不过是因不愿前往蜀地戍守而聚集的乌合之众,只要派兵迎战,必能轻松获胜。因此,他向刘准提出战斗方案,并得到了刘准的支持,后者增派了兵力予以援助。面对兵力远超己方十倍的叛军,陈敏沉着应战,连续取得胜利,一直将叛军赶到了扬州境内。
不久后,陈敏再次出征,讨伐了徐州的叛军首领封云,并在平定后被任命为广陵相。永兴元年(304年),陈敏彻底击败了石冰,并将其斩杀,扬州和徐州的局势逐渐安定。与此同时,晋惠帝被囚禁至长安,河间王司马颙掌握了朝政,李雄在成都自立为王,刘渊则在北方建立了前赵政权。北方战乱加剧,陈敏渐生效仿东吴割据江东的念头。
光熙元年(306年),东海王司马越击败了各路诸王并掌握大权,随后派出部将意图挟持晋惠帝返回洛阳。为了拉拢陈敏,司马越封陈敏为右将军、假节、前锋都督,并在信中称赞其在平定叛乱中的功绩,希望他能率军协助自己。陈敏收到信后,立即率军与司马越会合,但与司马越一同被豫州刺史刘乔击败。这次失败让陈敏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,于是他回到江东,借助吴王常侍甘卓的帮助,伪造了晋惠帝的密诏,自封为扬州刺史。
陈敏开始以扬州刺史的身份大肆封赏江东士族名门,顾雍的孙子顾荣便成为了顾家代表人物之一,接受了任命。然而,顾荣心中并不服从陈敏的统治。到了同年年底,陈敏宣布起义,自封为楚公,声称领受晋惠帝的密诏,欲沿汉水北上迎接晋惠帝,显然是想模仿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策略。与此同时,陈敏的弟弟陈昶察觉到顾荣并不忠心,劝告哥哥除掉顾荣以防后患。然而,陈敏并未听从劝告,致使日后悔恼不已。
得知陈敏自立,司马越大怒,其谋士华谭密信与顾荣商议,欲除掉陈敏。而陈敏自立后,治理江东不善,吏治腐败,民众怨声载道,士族豪杰纷纷不愿听命于他。加之陈敏的族人横行霸道,百姓对整个陈家心生厌恶。顾荣联合其他豪族代表,与曾一同平定叛乱的刘准等人里应外合,最终击败了陈敏在各地的驻军。甘卓也被说服背叛,陈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最后逃至江乘县,被义军所杀。陈敏死后,其家族成员也未能幸免,皆被杀害。
综上所述,陈敏在西晋末年天下动荡之时试图割据江东,然而由于缺乏江东士族的支持与治国能力,最终宣告失败。相比之下,晋元帝司马睿虽然相对平庸,但其作为皇族的身份得到了江东贵族的认同,加上王导等人的辅佐,东晋政权得以延续。由此可见,陈敏的失败似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手机版-股市如何加杠杆-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